一周市場回顧
復蘇預期強化,主要指數收漲
繼前一周穩經濟相關政策出臺后,上周地產和疫情相關政策持續向好的方向大力發展,其中地產再迎政策加碼,房企融資“第三支箭”啟動,防控措施也在不斷優化完善,復蘇預期繼續強化。
上周A股主要寬基指數收漲,上證指數上漲1.76%,創業板指上漲3.2%,滬深300上漲2.52%,中證500上漲1.32%。
行業方面,申萬31個一級行業有30個行業收漲,消費板塊表現占優,其中社會服務(8.49%)、食品飲料(7.87%)、美容護理(6.43%)、商貿零售(6.27%)、紡織服裝(5.18%)漲幅居前,僅煤炭板塊未錄得正收益,小幅下跌0.44%。
海外方面,12月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中稱最快將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放緩加息步伐,釋放“鴿派”信號,市場情緒受到提振,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持續下探,上周海外主要市場大部分收漲。
一周熱點回顧
"穩"政策再加碼,房企融資“第三支箭”啟動
繼人民銀行、銀保監會發布“金融16條”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后,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五項措施于11月28日面世。這被市場稱為“第三支箭”。
拆解來看,五方面舉措包括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、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、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、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、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等方面。
本次證監會調整優化股權融資表明,“一行兩會”都在多箭齊發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,對于促進房企融資環境和融資條件的改善有重要意義。
隨著房地產政策從供需兩端共同發力,兩端共振,有望穩住明年的房地產投資,引導行業預期向好,同時對經濟復蘇預期有推動作用。
11月PMI繼續下行,基建“托底”持續發力
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(PMI)數據,受疫情及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等多重因素影響,11月PMI繼續回落。
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、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.0%、46.7%和47.1%,低于上月1.2、2.0和1.9個百分點,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。
其中,制造業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,產需兩端繼續放緩,但仍有部分行業保持擴張,其中農副食品加工、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、醫藥、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PMI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繼續位于景氣區間。
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6.7%,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。其中受疫情影響,消費性服務拖累加大,不過建筑業繼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,基建仍是基本面的亮點所在,維持高景氣度。
一周資金追蹤
外資加速進場,食品飲料和新能源吸金超30億
上周市場日均成交額為9165.52億元,較前一周有明顯回升。資金方面,南向赴港資金(內資)上周凈流入90.90億港元,其中滬市港股通凈買入39.73億港元,深市港股通凈買入51.17億港元。
北向資金(外資)上周整體繼續保持凈流入,其中滬股通凈流入94.25億,深股通凈流入170.82億,合計凈流入265.07億。
具體行業方面,外資凈流入的板塊包括食品飲料、電力設備、非銀金融、家用電器、汽車等,其中食品飲料和電力設備的凈流入均超過30億,凈流出的板塊包括公用事業、煤炭、石油石化、通信、綜合等,其中公用事業凈流出6.93億。
市場估值分位數
上周A股收漲,各指數估值小幅回升,截至上周五,滬深300指數估值11.30倍,上市以來估值歷史分位數為20.80%,中證500指數估值23.56倍,上市以來估值歷史分位數為17.14%。站在當前時點來看,各指數估值仍舊均處于歷史底部區域,長期來看機遇大于風險。